为什么要进行房屋?
1、办证需要
(1)幼儿园
根据教育部门要求,开办幼儿园需要进行房屋整体的安全性,大中城市还普遍要求按乙类建筑进行抗震。
(2)养老院
根据民政部门要求,开办养老院需要进行房屋整体的安全性,部分大中城市要求按乙类建筑进行抗震。
(3)宾馆
现在城市中很多宾馆由办公楼、宿舍楼等改建而来,改造前需进行整体安全性和抗震。
2.房屋装修改造
房屋装修改造,通常涉及建筑物**部加层、内部加层、后挂石材幕墙、房间后加档案柜和设备机房等、拆改承重墙、后开洞口等改造,为保证建筑物后续使用安全,应进行相应的。当加固完成后,为保证加固质量,除加固材料应送检外,也应进行加固质量的。
3.房屋使用中出现问题
(1)房屋出现楼板开裂、墙体开裂、楼体倾斜等情况时,应及时进行,防止次生灾害。
(2)火灾、爆炸和地震发生后,应对房屋损伤情况进行,为后续继续使用或加固提供依据。
4.中小学校及幼儿园
根据2015年地震区划和抗震设计规范规定,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学用房抗震设防类别由丙类提高至乙类,应对既有丙类设防的幼儿园进行整体和抗震。同时,为保证学校建筑的使用安全,应定期进行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。
5.老旧房屋
一般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,当使用寿命接近或**过50年时,为保证安全,应定期进行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,当出现危险点时,应进行危房。
6.房屋拆除
**、*、国有企业等所属房屋拆除前应进行,当房屋整体为D级房屋且适修性差时,可建议拆除,且需得到上级部门批复后方可拆旧建新。
7.相邻基坑、地铁等施工
当建筑物周边存在深挖基坑、地铁施工等情况时,施工前应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普查,对存在的裂缝、变形等缺陷进行记录,并对建筑物进行定时的沉降观测,防止在基坑开挖、隧道开挖等施工过程中引起周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、开裂等损伤。
8.工程质量存在问题
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,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、砂浆强度不足、构件开裂、构件挠度变形、钢筋配置不足等情况,应对施工质量进行,为设计单位作为复核计算的依据。
9.建设工程手续不全
建筑工程在施工前未取得开工许可证就建造完成,当地质监部门未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等造成的遗留问题,当该建筑工程办理房产证时需由单位对建筑物进行整体。
10.其他情况
一般房屋使用寿命为50年,重要建筑物使用寿命*,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结构安全方面的问题,应引起足够重视,及时进行,从而较大程度的消除安全隐患。
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
1、柱、墙
(a)柱产生裂缝,保护层部分剥落, 主筋外露;或一侧产生明显的水平裂缝,另一侧混凝土被压碎,主筋外露; 或产生明显的交叉裂缝。
(b)墙中间部位产生明显的交叉裂缝, 或伴有保护层剥落。
(c)柱、墙产生倾斜, 其倾斜量**过高度的1/100。
(d)柱、墙混凝土酥裂、碳化、起鼓, 其破坏面**过全面积的1/3,且主筋外露,锈蚀严重,截面减少。
2、梁、板
(a)单梁、连续梁跨中部位,底面产生横断裂缝,其一侧向上延伸达梁高的2/3以上; 或其上面产生多条明显的水平裂缝,上边缘保护层剥落,下面伴有竖向裂缝; 或连续梁在支座附近产生明显的竖向裂缝; 或在支座与集中荷载部位之间产生明显的水平裂缝或斜裂缝。
根据有关规定,房屋所有权人是房屋安全的责任人,共有的房屋,其产权共有人是房屋安全的责任人。也有的房子产权是单位的,单位就是房屋安全责任人。“一些房屋产权不清的,房屋使用人是房屋安全的责任人。”
房屋及民用建筑房屋可靠性:
1、房屋在改变使用用途、增加荷载、改变房屋结构以及增加房屋层数前的房屋性能。
2、房屋的工程质量、结构安全性、构件耐久性以及使用性存在质疑的复核。
A: 施工周边房屋安全 包括地铁、隧道、房产、土建、基坑、人防、桥梁、河涌以及爆破等施工周边的房屋安全,施工前对周边房屋的现状进行证据保全及安全性进行等级评定;施工后对房屋的受损程度及受损原因进行评定,并为造成的损坏提出合理的加固以及修缮建议。
B: 房屋受损后的结构安全性 受雨、雪、台风、雷击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、化学品腐蚀及汽车撞击等意外灾害导致的房屋结构受损,我司根据原设计要求、现行国家规范标准以及房屋受灾(损)后的结构安全性、使用性及损伤程度进行评定,并给出合理有效的修缮、加固处理建议。
C: 建筑抗震性能 对学校、医疗机构等公共建筑物抗震设计要求的房屋,依据《建筑抗震标准》(GB50023-95)2008年版及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对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、及验算。